|
 |
人民币、小人书、书画成近期收藏投资热点
|
|
|
发布日期:[2011-4-13 16:01:50]
作者: 点击:4620
|
|
|
由于近期股市的低迷,不少人将视线又转移到了古玩艺术品投资市场。而人民币、小人书、书画成为近期锦州古玩市场的投资收藏热点。 人民币收藏吸引力增强 在近两个古玩大集,记者看到,市场上有关人民币投资收藏的摊位明显增多,各摊位前的人也络绎不绝。藏友刘先生告诉记者,近期由于股市低迷,加上早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套人民币收藏的不断增值,人民币收藏投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吸引了众多藏友进入人民币收藏这个圈内,必然导致整个市场升温。 而在这一波升温中,记者发现许多人民币藏友变得理智和精明起来。他们不再盲目收藏,而是更加有计划地收藏,更加注意收藏早期的第一、二套人民币。 一位摊主向记者介绍说,从今年的钱币收藏来看,除了第三、第四套,第一、二套人民币也有看好的迹象,这些早期人民币受到集币爱好者的喜爱,有升温的可能。原因是早期的人民币品种多,如第一套人民币有62种版别,第二套人民币有13种版别,但存留数量少,品相上佳的更少,不可能有第三、四套人民币那样多的数量供炒作。特别是早期人民币中的稀有珍品越来越少,价格相对第三、四套人民币的价格要高一些也是有道理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当前还继续留存的早期人民币的收藏价格比早期邮票的收藏价格要低,所以收藏早期人民币的后市潜力很大。 小人书市场呈“攀升”趋势 不过业内人士提醒藏友,早期人民币的假币和赝品仍然较多,要注意识别真伪优劣。多年收藏小人书地刘先生,一见到记者就兴奋的表示,近期小人书收藏市场呈“攀升”趋势,无论是旧版还是新版,价格和人气都有提升。 小人书又称连环画,是20世纪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通俗美术出版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大量出版的普及读物中,小人书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综合艺术形式,受到最广泛的欢迎,拥有最广大的读者群。20世纪80年代,中国连环画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而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不断普及,小人书成了很多人承载童年记忆的一种怀念,因此,小人书在收藏界开始迅速崛起,成为继瓷器、书画、邮票之后的热门品种。原来定价仅为几毛钱的小册子,如今却身价倍增。 记者在市场上看到,小人书的题材十分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李自成》等古典题材的小人书;也有《人到中年》、《蒋筑英》等现代题材的连环画。这些书的出版年代远至清末宣统年间,近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间跨度很大。价格少则三五元,多则几百上千元不等,主要根据小人书的作者、出版年代、出版社、印刷质量等确定价格。《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八大样板戏题材的小人书最受读者欢迎,其身价也涨得最快。刘先生告诉记者,原来定价每本仅为0.17元,如今卖到100多元,全套八本要1000多块钱,身价翻了500多倍。 据刘先生介绍,随着年初的一段沉寂过后,近期小人书的收藏又逐渐升温,人气也渐渐旺了起来,交易量也攀升。 身价涨了,盗版也多了。业内人士提醒新藏友,收藏小人书一要看绘画者是否有名气、其作品是否获过奖,像小人书绘画的“四大名旦”赵宏本、陈光镒、沈曼云、钱笑呆等名家的作品都非常有收藏价值;二要看品相,即图书新旧的程度,它要求基本平整、结实,四角基本完整,全书完整基本无损坏;三要看内容,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比较有意义。 市民收藏书画作品悄然升温 日前,记者在一位朋友家中看到,不仅客厅里挂着锦州市某知名书法家的作品,书房里也挂着裱好的精品扇面。朋友告诉记者,这些书画既可以装饰厅堂,提高生活品质,又能增值,何乐而不为呢?据记者了解,目前书画收藏热已不光艺术品投资市场火热,在市民中也悄然升温,不少市民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开始有意无意地收藏起名家书画作品。 记者在锦州市古玩大集上看到,如今的书画市场已不再是古字画当道,而是近现代书画家占据市场,尤其是锦州一些书法爱好者把自己的书画作品摆上摊位。价钱也都不算贵,一二百元至千元之间,正好符合大众消费口味。而市民的加入,也无形中为书画市场增加了人气。 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全国市场来看,书画收藏市场已成为人们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个持续热点。书画艺术品收藏投资的真正投资价值在于其长线的投资效应,其价值增长空间远高于其他产业投资回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