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获取
会员快讯 更多
名人轶事 更多
艺术人生 更多
艺术品鉴赏 更多
在线视频 更多

书画投资热点 更多
网站统计
冯骥才先生来泰山重访泰山挑山工

 

发布日期:[2013-11-21 12:04:37]    作者:    点击:3442

最新消息: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著名艺术家冯骥才先生三十年重访泰山挑山工活动今天(2013-11-21)在我会亓均、李春安、郭广勤先生的陪同下,和泰山管委有关领导一行进行了为期2天的泰山挑山工访谈工作。

图为泰山书画家协会主席亓均(左一),郭广勤(左二),李春安(右一)和冯骥才及夫人在泰山小天庭合影留念

冯骥才的“泰山情”

  中新社(天津:记者孙志民)祖籍浙江宁波、出生在天津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做梦也没想到,一篇散文竟使他成为山东泰安市的荣誉市民。

  两亿少儿郎读过《挑山工》

  这篇散文就是冯骥才在一九八一年写的泰山见闻之一--《挑山工》。他在文中没有着墨于泰山的雄姿和胜景,而是把目光投向挑货上山的山民,描绘了他们艰辛的劳作和惊人的毅力,赞颂了挑山工坚韧不拔的攀登精神。

  这篇散文曾获“全国优秀散文奖”,自一九八三年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以来,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读过它,并从中受到砥砺。至今,小读者累计已近两亿人。泰山旅游局的一项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都是通过读《挑山工》这篇散文知道泰山的。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孩子因此而到泰山来旅游,成为泰山长年不断的客源。为此,泰安市委书记莫振奎将一把据说 “可以开启泰山大门”的金钥匙交到冯骥才手中。

  一篇散文在少年儿童中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实属罕见。冯骥才因此被泰安市实验学校聘请为少先队名誉辅导员。在受聘仪式上,冯骥才为孩子们写下四个大字:“爱我泰山”。

  丹青寄深情佳作献泰安

  冯骥才对泰山的认知和感情亦从孩提时代开始。他的外祖父是山东济宁人,在清末曾任武官,常与好友康有为同游泰山。从祖辈口中,冯骥才听到很多关于泰山的故事。这座大山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青年时代,冯骥才学习绘画时,曾到泰山去写生,给他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挑山工。自泰山返回家后,他就创作了一幅画--在陡直而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被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却一步步、不声不响、坚韧地向上攀登。

  多年来,冯骥才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不肯换掉。这幅心爱的画作在唐山大地震中不幸被毁。之后,冯骥才又重新画了一幅。这幅佳作曾多次在画展上亮相,很多收藏家都想得到它,更有人出十万元高价要买它,但冯骥才始终不肯出手。

  这不仅因为此画和他的散文名篇紧紧相连,更因为这幅画是他的精神支柱。冯骥才正是以“挑山工”的精神,在文学这座“泰山”上,不畏艰辛地攀登,经过九曲“十八盘”,才登上了中国文学的“南天门”。

  在泰安市日前举行的荣誉市民颁证仪式上,冯骥才深情地说:“《挑山工》这篇散文只不过是写出了我对泰山的感受,谈不上为泰山增添光彩。可泰山却给了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的创作生涯中,有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就是与‘挑山工’联在一起的。它已经注入我的骨髓,我要永远地将它保留。”

  为了表达对泰山的深情,冯骥才把这幅珍藏多年的国画--《泰山挑山工图》献给了泰安。他说,这幅画应该属于“ 我的城市”。

  四次登泰山感受各不同

  冯骥才曾经四次登泰山。每次登山,各有不同感受。“挑山工”是他第一次登泰山后的感受。第二次是在“文革”期间,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上山进香拜佛的老婆婆。那时,山间寺庙都闭门上锁,各处佛像都集中锁在山顶碧霞祠。然而这些虔诚的信徒,为了还愿,千辛万苦爬上山顶,隔门拜佛,至诚之深,令人感动。冯骥才从中得到启示:“世上最难约束的,乃是人心。”

  冯骥才第三次登泰山,是在一九九二年父亲去世之后。那时,母亲终日沉浸在悲伤之中。为了让母亲振作起来,冯骥才决定趁到山东办画展之际,陪母亲去登泰山。乘汽车、坐缆车,然后搀着母亲登上了泰山极顶。到了山顶,冯骥才买了一个 “登泰山,小天下”纪念章,给母亲戴在胸前,并在刻有“极顶”两个大字的巨石前为母亲照了一张像。母亲高兴极了!从泰山回来以后,母亲的精神为之一振,心情豁然开朗。冯骥才感慨万分:泰山啊,这就是你神奇魅力之所在!为此,他要追写一篇散文:《我为母亲发奖》。

  第四次登泰山,就是他被授予泰安市荣誉市民之际。这次到了中天门,没再往上登就下山了。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冯骥才说,这回真正体会到了“下山难”的滋味,从中又得到新的人生感悟。他准备再写一篇散文,题目就是《下山难》。

  冯骥才在总结他四次登泰山的体会时说:“我和泰山有缘,泰山给了我很多人生的启示。青年时代,是挑山工给了我巨大的激励,并贯穿我的一生。如今,我已经进入生命的秋天。我要认真‘盘点’自己,思考今后还应该做些什么。就好象下山时要重温当年上山时所赋予的勇气和胆识。”这也许就是冯骥才所说“下山难”的深刻含义吧!(完)

打印此页】 【顶部】【关闭】  
 
 
版权所有:中国新墨客网 地址:山东泰安市长城路3号圣地国际公寓B座
电话:0538-6305788 6303988 邮编:271500 邮箱:bx9977@163.com
管理入口